每年一度进博会近期又在上海举行了,这一充满各种热度的盛会让中国和世界联系的更紧密,也让我们不难发现到现在和未来的一些行业发展潮流。工业4.0和5G是目前大热的话题,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中,工业4.0和5G无疑是驱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最佳助力,对此,擅长创新的BMW又一次当起了应用先锋和智造典范。
能我们日常出行中体验到BMW产品的创新比较多,但反映在车辆的一系列创新实际上也是源自工厂的创新。全新BMW 3系年中迎来全新换代,随着销量逐步攀升,前十个月, BMW 3系家族累计销量近10.5万辆,单月销量已经过万,这款车为什么能在业内和消费的人中拥有如此出色的口碑?
华晨宝马工厂之前去过很多次,每一次都会给到新的体验和收获,前些天又来到了华晨宝马铁西工厂这一个国家4A级景区参加了“工业4.0 +工匠精神:智造新时代ICON”全新BMW 3系生产制造媒体体验之旅,通过干货满满的研讨会和华晨宝马铁西工厂和动力总成工厂导览,又一次让我对于华晨宝马的生产制造水准有了新的认知,用最领先的制造技术打造最完美的产品是华晨宝马工厂基本理念,但实际运用起来华晨宝马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说到工业4.0,很多人最先想到的还是高科技啊机器人啊,无人工厂确实是很炫酷的,但华晨宝马认为工业4.0还是该“以人为本”,只有运用好机器人和人的不同优势,人机合作才会让工业4.0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质量。在华晨宝马看来,工业4.0意味着人同样重要。随着机器开始承担更多精确、繁重的工作,人的创造力得以释放,他们能够更聚焦于如何创造生产价值,提升效率及保障质量。对于华晨宝马而言,让数字化助人“一臂之力”,整合人机优势,智能化人机协作,才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未来。
具体来说,以“创造价值”为前提,华晨宝马智能地应用“工业4.0”技术和数字化技术,聚焦视觉识别技术、智能数据采集分析、自动化创新及数字化生产流程四大技术领域,通过将技术贯穿于整个生产流程,为业务、客户及社会创造价值。我们用全新BMW 3系的一项全新体验来实际感受一下华晨宝马的工业4.0所带给车主的价值。
全新BMW 3系“精准与诗意”的全新外观设计语言让人们第一时间就可以感觉到TA的艺术气质和精致观感,这种彰显出现代工业设计的美感,也是来源于新的制造工艺。拿帅气的腰线来举个例子,全新BMW 3系的车身腰线比之前更锋利更显运动感。其中的奥秘在于首次引入的“锐棱成型”生产技术,让车身冲压件的圆角半径由原来的6mm减小到了3mm。
能够达到这样小的加工精度正是源于华晨宝马工厂的人机协作,“人”方面:为了冲压出符合标准要求的锐利圆角,专门铸造的冲压模具由资深工程师手工打磨而成,其精湛的手艺让模具表面更加光滑明亮,从而也让钢坯切割更锋利、更精准。“机器”方面:全新BMW 3系的冲压采用全球领先的6序伺服冲压机,自重为26台BMW 3系的重量,冲压压力高达10000吨,冲压精度达到了惊人的0.02mm,仅仅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三分之一。这样的人机协作可谓真正的追求“毫厘中的美感”。
今年被外界公认为“5G元年”,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民众对5G可能给未来生活带来的改变充满期待。如今中国已拥有全球最大的工业体系,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发展质量和竞争能力上,我们与美德等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而5G时代的到来,给了中国工业加速赶超的机会,我们大家可以先来看一下已经走在5G探索前沿的华晨宝马是如何深入5G在数字化生产和智能制造应用的持续探索的。
作为全球首家实现所有工厂100% 5G信号覆盖和全球首家将 5G技术应用于汽车研发及生产领域的汽车制造企业,目前,华晨宝马正积极地推进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通信研究,以 5G 的超高带宽、超高密度、高可靠性及超低时延等特点,提高汽车生产力水平。
在“工业4.0 +工匠精神:智造新时代ICON”全新BMW 3系生产制造媒体体验之旅里,我们有幸在华晨宝马车身车间的实验室里看到了5G的测试运用,工作人员已经在测试用5G技术为灵巧的工业机器人赋予灵活性更好的“慧眼”。通过工业摄像机和机器人之间的超低时延、高可靠性的无线数据传输,机器人能在视觉功能的引导下,将工件自主、准确地放置到指定的位置,协助工人分担生产线上日益繁重的工作。
未来,已经走在5G探索前沿的华晨宝马,将持续深入5G在数字化生产和智能制造应用的探索,测试和落地在研发、生产及物流等环节和领域的潜在应用场景,继续激发这一新技术在智能制造和工业4.0中的更多潜能,并持续引领全世界汽车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
作为本次华晨宝马工厂之旅的一个大彩蛋,我们还试驾到了“新鲜出炉”的全新BMW 3系标准轴距版,这也是很多宝马拥趸翘首期盼的车型,操控体验更具纯粹更BMW的驾驶乐趣。这样纯正的体验的源头实际上也是在于华晨宝马工厂原汁原味的生产线,华晨宝马工厂从设计布局到设备供应商到制造标准都是和欧洲完全同步的,而且由于华晨宝马的工厂在宝马全球的工厂里面属于比较“年轻”的,所以在某些地方还会更领先于海外的其他工厂,中国技师所做的很多优化和改善也慢慢变得多地获得国外工厂的认可和赞扬。
华晨宝马用世界一流的工厂成功打造了BMW最强的一代3系,用最领先的制造技术保证了最强一代3系的前瞻设计,王者性能和专属豪华。华晨宝马的沈阳生产基地把人的专注、专业、创新,结合机器的高度精准性,确保BMW的产品拥有更高的生产质量,从而给到车主更好的体验。
我们用3系最吸引人的操控优势来举个例子,全新BMW 3系卓越的动感受益于兼具高刚性和高稳定性的车身,这来源于先进而精准的连接技术。全新BMW 3系的车身采用了包括热成型钢、多相钢、铝和其他合金等复合材料混合成型,车身连接一共采用了700多台先进的自动化机器人和14种各具特点的连接工艺,新增了远程激光焊、铝铆接/胶粘、球焊等多种新工艺。新车身刚性整体得到了25%的提升,乘客座舱与底盘的特定区域提升高达50%,为驾乘者提供了增强的安全保障,使其可以全身心地享受驰骋的乐趣。
动力方面,获奖无数的BMW2.0T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同样是在华晨宝马动力总成工厂进行本地生产,TA采用了第四代Valvetronic技术,能够准确的通过发动机工况连续调整气门升程,提升燃油效率;TA的结构更紧凑,调节精度和速度也均有所提升。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整个燃油系统在350bar 的压力之下没有丝毫泄露, BMW 在产品设计和生产的全部过程都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每一台发动机的燃油系统都进行了100% 的全自动气密性检查。这项气密性检查并非普通的压缩空气检查,而是在高压下采用稀有气体——氦气进行全方位检查,任何轻微的泄露,都会被灵敏的传感器察觉。
这些严苛的制造工艺和检测技术,共同确保了全新BMW 3系强悍的动力及绝佳的运动操控性能,造就驾乘者的澎湃尊享体验。全新BMW 3系先进的生产流程和对高质量的孜孜追求,不仅让无比精准的制造和富有诗意的创想珠联璧合,亦将为面向未来的汽车制造业开辟无限可能。
其实在华晨宝马的工厂内还有很多值得说道和创新的地方,我们这次一整天的行程只不过就是看到了冰山一角而已,作为汽车行业公认的“工业4.0”应用先锋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典范,华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的创新自动化程度,已走在宝马集团全球生产体系的前列,还为“工匠精神”注入新的内涵。不仅如此,华晨宝马更坚持“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针对性技术应用及逐渐完备的员工素质培训,竭力塑造人与机器和谐共处的制造环境。所以,在产品上我们大家可以看到BMW的“预测未来,不如创造未来”,同样的在生产制造领域,华晨宝马也在用各项创新与探索来生动诠释“只有主动驱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未来才能赢得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未来”,相信在这样的工厂出产的BMW车辆产品一定会持续带给我们超越期待的完美体验。
据也门胡塞武装方面的消息,当地时间10月14日下午,美英对胡塞武装控制下的荷台达省萨利夫地区进行了两次空袭。去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胡塞武装使用无人机和导弹袭击红海和亚丁湾水域目标,要求以色列停止在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
中国天气网讯 中央气象台预计,10月16日至18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将有大范围降水天气。18日至19日,受强冷空气影响,长江以北大部地区将有大风降温天气。
日前,此前在深圳市特区建工园林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特区建工园林公司”)任职的李先生(化名)表示,自己曾是公司多个项目的施工负责人,今年7月底正式离职后,相关项目的公示牌仍使用其个人隐私信息,与公司沟通多次无果。李先生担心此举会给我们自己所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
看着陶汉林、郭凯等一众山东队内线一次次地在自己头顶上摘下篮板,广东队将士们的眼神里满是无奈。在10月15日晚进行的2024至2025赛季CBA联赛第二轮比赛中,广东队的篮板防线不敌山东队,遭遇两连败。
外军翻倍涌入吕宋岛,5国军演助菲,外媒发现,轰20将出山#聊聊国际关系 #硬核深度计划
10月13日,深圳市第十四届职工技术创新运动会暨2024年深圳技能大赛——“粤菜师傅”中式烹调师技能竞赛决赛在龙华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举行。大赛由深圳市总工会、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深圳市龙华区总工会、深圳市龙华区海年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承办。
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18强赛遭遇三连败后,中国男足国家队15日将在青岛对阵印度尼西亚队。10月14日下午2点,中国足协发布了国足比赛的直播预告海报。海报显示,央视依然不在此次转播平台之列。历经长途飞行的国足,能否在3天的休整备赛后,找到应对之策?
文 不似少溓游编辑 不似少溓游犹记得2021年年底,影后陈冲的母亲病危,闻讯的她从美国旧金山火速回国。但由于老人病势沉重,这对母女终究没能见上最后一面。陈冲的母亲在此之前就已经被认知症折磨多年,这病也就是人们口中的“老年痴呆”。然而,即便人生的大部分回忆已经模糊不清。
1993年12月31日,昆明市第一看守所的死刑犯李红涛度过了他人生中最漫长的一夜。第二天清晨,他将面对的就是无情的枪口。然而,就在这个绝望的夜晚,李红涛发明出了一个“神器”,让他逃过了死刑,同时也改变了他的命运。谁也没想到,一个死刑犯在未来居然成为了科学家。
不受宣传通知和广告的压迫,只表达我们自己的行业观点,报道平媒上敏感的车界新闻,讲述汽车人自己的真实故事。